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以及腦血管疾病的統(tǒng)稱,是一種種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,具有很高的患病率以及致殘、致死率,在所有疾病的死因中排名第一。在我國,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、人口老齡化的加劇,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日益突出。 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表示,80%的心腦血管疾病是可預防的,保證良好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非常重要,日常生活中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有哪些? 世界衛(wèi)生組織:80%的心腦血管疾病可預防,做好4件事護血管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誘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,如長期久坐、經常熬夜、抽煙酗酒等,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對血管造成損傷,比如長期久坐不動可導致肥胖,進一步導致血脂上升,從而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,誘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。 比如煙草中所含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,可導致動脈收縮,加劇血液高凝狀態(tài),損傷血管內皮,從而導致動脈硬化。 應對的方法也非常簡單,戒煙戒酒(相關數據顯示戒煙戒酒一年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(fā)病風險可降低一半),早睡早起,再加上每周3~5次有氧運動,每次半個小時以上,堅持下去,能夠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。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比如高鹽、高糖、高脂飲食習慣,這三個飲食習慣很容易誘發(fā)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,而這三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,因此不論是預防三高還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,都應該遠離“三高”飲食,盡量做到低脂、低鹽、低糖飲食,正常情況下飽和脂肪控制在每日總熱量10%以內,每天烹調用油不超過25~30克,鹽的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內,糖(食物中的添加糖)的攝入量控制在25克以內。 除此之外,烹調食物盡量選擇蒸、煮、燉等方式,盡量少煎、炸、炒,多食用蔬菜水果,多食用谷物粗糧,這些食物都有利于血管健康,日常飲水也很重要,盡量保證1500~2000毫升的飲水量。 避免情緒過度波動 心腦血管疾病與個體的心理狀態(tài)密切相關,現在研究數據顯示長期處于精神緊張、焦慮、暴躁等負面情緒當中,容易誘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。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減壓,保持良好的情緒以及精神狀態(tài),必要時可以選擇專業(yè)的心理咨詢師進行疏導 堅持體檢 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,比如高血壓、血液粘稠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肥胖、抽煙酗酒等等,而對于這些高危人群一定要養(yǎng)成定期體檢的習慣,及時了解自己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,定期體檢能夠提早發(fā)現早期病變,進而做到早診斷、早治療。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出現胸悶、氣促、頭痛、惡心等癥狀表現,要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,因為這些癥狀很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。
|